小学古诗教学方法创新之我见

2017-05-17   深圳中学梅香学校(小学部)

深圳市福田区梅园小学 张 宏 

摘要:古诗是小学语文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重要性。古诗教学如何打破古诗教学的老传统、旧思维,让古诗教学方法焕然一新,让学生爱学、学好,汲取其中的丰富养分,是当前素质教育中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出古诗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若干创新教学的方法。 

关键字:古诗教学;不足;创新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古诗教学在观点、方法上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思想下教学古诗词,优化课堂结构,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能诵读浅近的古诗词,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小学是整个学龄教育的基础阶段,将古诗教得有滋有味、形式多样,进而激起共鸣、引发遐想,不仅是新课标的新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应然趋势。 

  一、小学教材中古诗特点及古诗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谈小学教材中古诗的特点。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诗歌蕴含了优美的意境,凝练简洁的语言,严密的诗词结构,内容饱含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综合来看,小学诗歌的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篇幅短小,朗朗上口,韵律感和节奏感强。小学教材上的古诗短小精悍,节奏感和韵律感极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背诵。而且,古诗讲究行数、平仄、押韵、对仗等。如李白的《静夜思》,诗句短小精悍,“光”、“霜”、“乡”尾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学生在学习中易于产生“亲近感”,非常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和能力,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意境深远,情景交融,画面感强,想象空间大。古诗中每句、每词甚至每字都饱含着诗人的深厚感情,有景有情,形象生动,具有深远的意境,可谓是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如柳宗元的《江雪》,通过描绘广阔的环境以及“鸟飞绝”、“人踪灭”的背景,渲染蓑笠老翁江上垂钓形象。虽然语言简洁,但是画面生动,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 

  第三,注重教化,触及灵魂,具有启迪性和教育性。小学课本中选编的古诗包括哲理、言志、田园、边塞、叙事诗等题材形式,一些古诗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如杜甫的《春望》表现的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孟郊的《游子吟》表现的是浓浓的亲情,而李白的《赠汪伦》则表达的是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其次谈小学古诗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古诗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同时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弘扬中华名族的传统民族文化,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提高自身鉴赏力,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古诗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习兴趣。古诗讲求炼字、炼句,语言凝炼,押韵对仗。通过学习古诗,可以促使小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审美,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古诗独特的语言特点造就了其独特音乐美和艺术美,可以让学生培养韵律感和语感,陶冶性情,提高学习兴趣。 

  其二,古诗教学能激发学生想象力,培育诗性智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古诗学习是重要渠道。在古诗中,修辞手法多,意境深远,通过了解和感悟古诗,可以让学生思想驰骋,拓展想象空间,与作者对话共鸣。能够使得他们对诗词的理解更加透彻和深入,得到艺术上的熏陶,培养思维和想象能力,启迪智慧。 

  其三,古诗教学涵养学生人文情怀,弘扬民族文化。古诗有着极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一些诗词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洋溢渗透着浓浓的爱国情、亲情、友情、爱情。学习古诗能让学生珍惜生活,热爱自然,激发爱国热情和人文情怀,以及学生为人处世之道。 

  二、古诗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通过对小学古诗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我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除了老师的观念不应停留在应试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主要靠朗诵、翻译、默写等,方式单一陈旧,基本是教师主导,没有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 

  首先,教学方法枯燥,解读缺乏美感。教师较注重字、词、句的翻译,对号入座,学生一字不漏地记下,使古诗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根本谈不上语感、意境,这导致原文与译文的分离,结果事倍功半。整个程式化,使原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翻译得索然无味。而且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诗词所蕴含的美感被扫荡殆尽。 

  其次,重视内容传授,轻视感悟意境。教师容易以教材为本,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上,把解词释义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因而花大力气去解决:先是逐字逐词地解释,再是理解每个句子,最后串讲整首诗的意思;如此,便达到教学目标了。学生也只按照老师的要求,翻译古诗甚至是背古诗的释义,但对古诗表达的情感,却一知半解。 

  最后,重视形式讲解,轻视情感体验。古诗语言与现代语言差距较大,年代久远,学生自主理解难度大。教师可能早已感悟,但学生没有体会,这样使学习古诗词缺乏趣味,导致学习兴趣丧失。 

  三、古诗教学方法创新方法 

  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建立符合小学生心理和思维的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针对上述三方面问题,结合作者自己的教学经历,下面就试图寻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放大,做一探讨。 

  第一,诗乐融合。首先,古诗与音乐意境相通,有其节奏和韵律,在教学中应把复杂多变的情感变化,与悦耳动听的音乐结合在一起来,将古诗中的情感转化为音乐旋律,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古诗的精妙之处。 

  其次,可以用音乐渲染。利用音像课件制作、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调动情感,烘托诗歌的内容,这种美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音乐可在正式教学前播放,调整学生情绪,将之带入教学佳境;亦可在正式教学开始中播放;如《枫桥夜泊》一诗,可选择播放《二泉映月》作为教学的背景音乐,学生会被音乐带进了离别的意境。 

  再次是配乐吟诵。配乐朗诵是一种文艺表演形式,在朗诵过程中配以合适的音乐,会起到烘托作用。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可在范读时配上《高山流水》一曲,衬托其优美的自然风光,音乐会引导学生体会田园生活。载入《过故人庄》一诗,可谓是一首把田园美景与悠然心境完美统一的佳作,可以选用民乐《苗岭的旱晨》开头部分,作为背景音乐,在学生齐声朗读时配入,并启发学生诗中描绘的场景。 

  最后是歌唱结合。古诗因有音乐之美,很多古诗已被创作为经典乐曲,广为传唱;如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谱曲为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时了》,谱曲为邓丽君演唱的《春花秋月时了》;江涛演唱的《涛声依旧》,也是借用张继的《枫桥夜泊》的意境。因此,让学生以吟唱的形式学习古典诗词,无疑是一个好的尝试。语文教师可请音乐老师配合,选择短小精练,朗朗上口的诗词进行谱曲,教授学生吟唱,也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尝试。 

  第二,诗画融合。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音乐和绘画密不可分,众所周知。首先,在古诗教学上,可把画作搬到课堂上,通过画作这一直观载体,让学生理解诗意诗境,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其次以画解诗。现行小学教材中,几乎每首古诗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从某些角度揭示诗意。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些现成的“图资源”。如杜甫的《绝句》,在学生明确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所构成得美丽图画。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意境,如《春晓》一诗,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春雨过后落花景象,调动学生想象力。 

  再次是为诗作画。古诗往往是诗人借景而作,因此在教学中,用笔画出诗中内容,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意,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在操作中,可以是教师作画:如《小儿垂约》一诗,教师可将一幅小儿垂钓图用简笔画勾勒出来,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思考,领会诗意。亦可师生同画,先由教师勾画出梗概框架,然后引导学生添加补充,师生共同参与,一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二是让提高学生对诗画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独立自画,这样人人都可参与,让他们用笔画出诗中的的感悟。 

  第三,情景教学。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扮演古诗中的角色,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在心理上把自己调换成古诗中的人物,体验其所见、所闻、所感,能更好地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可设计如下表演: 

  (幕启。一天,孟浩然即将下扬州,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 

    白:(叹了一口气)贤弟,你今日前去扬州,不知这一别何时才能相见啊! 

  孟浩然:(难过地)李兄,我也正如此作想。不知下次见面是何时何地了! 

    白:(强作欢笑地)贤弟,为兄真是舍不得你走啊。 

  孟浩然:(接口道)李兄,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我俩情谊深,一定会有重逢之日。 

    白:(握住孟浩然的手)好,说得好。为兄今日要好好地为贤弟送行。 

  孟浩然:(端起酒杯)今天我兄弟俩一醉方休! 

    白:(大声地)好,一醉方休!(说完,两人一同饮下。) 

    夫:(高声地)客官,船要启航了,您还上船不? 

  孟浩然:(伤心地)船夫催我了,李兄,后会有期了。 

    白:(双手抱拳)贤弟,祝你一路顺风,多多保重! 

  孟浩然:(深情地挥手告别)李兄,你也多多保重,后会有期! 

    白:(深情地挥手)贤弟保重,后会有期! 

  (李白站在岸边,凝视着滚滚长江水,眼见着孟浩然所在的船只越行越远,情难自抑,吟诵起: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个表演会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变成“演员”,融入情境,真正实现“玩中学”、“乐中教”,学生会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激发对古诗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学也更富有感染力和实效性。 

  情景教学还可有其它拓展形式。例如,在校外郊游,让学生走出了教室,走进大自然,应对不同的景色,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不同的古诗。这样,学生会有新鲜感,而且缩短了生活与课本知识间的距离。冬日公园活动时,看到有人垂钓,便问学生想到了哪句诗,启发学生联想柳宗元的《江雪》;在春天郊游时,看到草长莺飞,柳丝垂垂,应启发学生联想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种方式,学生既放松了身心,也更能体会诗词的蕴含。 

  总结: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因此,针对小学古诗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要适时进行创新;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走特色教学之路,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王莉.浅谈古诗教学二三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35卷第11)209-210. 

  韩洮宁.小学古诗教学方法创新微探[J].教学实践(2013年第4),99. 

  顾丽雅 小学语文古诗特色教学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4年第13),21. 

  梁小涵.小学语文古诗词情景教学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21-24. 

  郭文雨.论小学低年级古典诗词教学方法[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12-15. 

  杨莉声.新课程视野下的小学高段古诗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34-36. 

返回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深圳中学梅香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