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爱的教育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

2017-05-17   深圳中学梅香学校(小学部)

深圳市福田区梅园小学 张宏 

摘要:本文作者长期在一线教育岗位工作,通过实践探索爱的教育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爱在教育中的作用、当前教育中爱的缺失,并结合具体事例总结如何加强爱的教育,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升学生人格身心方面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育  爱  核心素养 

  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说的是能以其精湛的专业知识传授他人并不难;而能以其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修养去教人如何做人就不那么容易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责任感,作为世界上最小的主任--“班主任”,除了关注孩子的日常学习之外,我也时常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爱在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爱心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心气相通,心灵交融,让他们能在人格和身心上健康地发展,培育和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一、教育中爱的重要作用 

  (一)爱是开展教书育人的基本前提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是学生一种内心渴望。爱是教学的大前提和基础,教师只要真诚真心的付出爱,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还很容易打动学生。一旦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可以产生情感共鸣,启迪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理智,就可以达到亲其师、信其师、乐其师的境界,从而把握成功的教育真谛。 

  (二)爱是完成教学进程的重要保证 

  托尔斯蒙曾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师事业,那么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比那种虽然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热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教与学的过程本身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师生之间的是和谐一致的,还是敌视对立,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而且还影响着教学劳动的效果。所以,爱生尊师是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三)爱是建立师生关系的情感纽带 

  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教育关系、道德关心和心理关系。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和心理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其中心理关系是它们各种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始终存在心理交流和沟通,通过这种心理交流和沟通,师生之间经过接触—亲近—共鸣—依赖、最终建立起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良好关系。 

  (四)爱是提升核心素养的心理条件 

  人的核心素养的养成是与情感发展相伴始终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爱是学生心智发展、人格形成和知识掌握的动力机制。美国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师爱的核心是关心、尊重和爱护学生,这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人格培养,如自信、自尊、自强不息,这些心理因素是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因素,更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心理条件。 

  二、当前教育中爱的缺失 

  传统的中国式教育,虽然强调“严爱结合”,但常常过于强调“严”,而不懂如何去“爱”,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而这一指导思想,直接影响到我们教育中爱的理念的缺失,或者说不懂如何在教育中表达和传递“爱”,导致教育中爱的缺失,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思想上爱的缺失 

  绝大多数教师对他们的学生都怀着一腔赤诚的爱,但在许多教师的思想中,这种爱往往是通过对学生的严格教育来体现的。思想认识还停留在简单管理和教育,认为严格就是对学生最大的爱,没有在教学中体现人性的爱;而且学生不理解教师的这份爱,仅仅把这份爱看成是教师对他们的一种单纯的束缚限制,学生对此消极被动,容易产生对抗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 

  (二)言语中爱的缺失 

  中国人的传统和民族特性,决定了大多数中国人不善于在用言语表达爱,体现在教育中更是如此。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我们常常采取较为严厉的言语批评和教育学生,并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首先接收的是教师的言语输出,严厉的言辞,导致学生认为教师的管理教育只体现为教师对他们的批评训斥,甚至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只“严”,不“爱”,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 

  (三)行动上爱的缺失 

  学生犯错误,学习成绩不好,我们在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地就会表现出不应该有的蔑视和不屑,把他们归类为“后进生”。如果屡教不改或者成绩长期上不去,自然产生懈怠心理,而缺乏春风细雨的耐心教育,会认为把精力投入到个别“后进生”身上,收效甚微,还不如加大对“优等生”的教育投入,带动整体成绩的进步。这样,“后进生”极易抱团,难以健全人格健康身心。 

  三、把爱融于教育提升核心素养的个人见解 

  爱与教育同行,把爱融于日常教学中,才能更好地诠释教育的定义,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爱是教书育人的动力基础,把爱播撒到每一个孩子身上是一种艺术,包容、鼓励、信任……都是爱,都能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学生人格身心方面的核心素养 

  ()包容是爱——立人为本、成志于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见一些让我们头痛的学生,他们或调皮,或捣乱,或自制力差……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有一部分老师对他们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受。简单采取批评的方式收效甚微,甚至有些同学产生极大的抵触情绪,把老师放到了他的对立面。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想要教育好学生,我们首先要关爱他们。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在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和感觉,一句发自内心的赞美,可以让学生兴奋无比;一句严厉的批评,可以让学生茶饭不思,甚至一蹶不振;一个不轻易的举动,可能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全新的感触。所以,针对这些有问题的学生,老师首先要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情况,并在最大程度上包容他们,从而在心理上和他们产生亲近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自己的“知心人”,同时适当地提出善意的批评和殷切的希望,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从而愿意听老师的教导。 

  我之前所教的班中就有一位特别顽皮的男学生小庞,爱打架,还经常无故骚扰同学,同学很多都不愿意跟他交往。有一次,竟然出手很重,打伤了人。我的心当时就像一团火,再也压制不住,于是说了一些不该说的气话。回到办公室里,我不禁又心软了,是啊,恨铁不成钢,我后悔自己的急不择言。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真诚地跟他解释了为什么老师会那么生气,并心平气和地指出他的这种行为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在这之后每次他犯错我都耐心地引导他、鼓励他,慢慢地他很愿意接近我,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还与他约定,假如他到学期末都不再打架,我就请他去吃一次肯德基。慢慢地,孩子不再打架了,而且开始喜欢帮助同学,越来越多的同学愿意和他一起玩了,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两个学期后,这个曾经被大家讨厌的男孩子被评为了“三好学生”。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让我懂得,教育过程中并没有真正教不好的“坏孩子”。在对待学生犯错的过程中,在对待那些所谓“坏”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多从内心出发,多为孩子着想,“热爱”和包容他们的优点,或所谓的缺点,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鼓励,他们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的。当然,这种爱并不是简单的溺爱,更不是一味的纵容,只要你付出爱和努力,他们一定会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变成一个好学生。 

  ()鼓励是爱——超越自我、学会改变 

  “一句鼓励的话,可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句负面的话,可以刺伤一个人的心灵与精神,甚至毁灭一个人的未来”。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都把由衷的夸奖和鼓励看作是人类心灵的甘泉。心理学研究证明,获得别人的肯定和夸奖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要。一个人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鼓励他积极上进的原动力。事实也是这样,一个人只要获得信心,心里一高兴、干劲一来,就可以发挥出超乎平常的能力。反过来说,一个人的努力和成绩不能得到应有的肯定,就激不起努力的兴趣,也就不可能爆发出超凡的能力。这是人类心里的一面,也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地给予他们鼓励,表扬他们付出的每点努力,并认可他们获得的每一点成绩,孩子内在的动力就会爆发出来。“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记得我们班上的小奕总是很害羞,做事不大方,说话声音很小,做事情总是畏畏怯怯的。我知道,如果我直接指出他的缺点,他可能会容易因为不自信而变得越来越不敢表达自己。为了改变他这种状况,我总是首先肯定他的长处,增强他的自信,再向他提出我的希望。我经常抓住每一个机会关心和表扬他,慢慢地,他开始自信和大方了一些。上课只要他一举手,我就立刻喊他起来回答问题,并且给予他一个鼓励的微笑: 

  “小奕能举手回答问题,很棒!” 

  “再大声一点就更好了” 

  “同学们,这次小奕表现很不错,我们给予他一些掌声鼓励吧。” 

  有些同学不住地喊“小奕加油!”“小奕最棒了!”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被肯定当中,在一次一次的掌声之中,小奕自信了、大胆了,甚至后面能主动地到讲台上大声地朗诵课文,并积极地参与班上的各种讨论。他妈妈在好几次的聊天中也和我提到:“小奕经常在家里练习大声地朗诵,说老师经常表扬他很棒,他不能让张老师失望”。直到现在的每年教师节,我都收到小奕给我的贺卡,谢谢我在小学时给他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从一个害羞,胆小怕事的孩子变成一个大方,自信满满的少年。现在他已经是中学班上的副班长了。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鼓励,表扬和认可。在孩子每天的学习、生活中,老师的鼓励就像一缕春风,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一个温暖的言行,一束期待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评语都会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不断地激发和挖掘自己内在的潜能和动力,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 

  ()信任是爱——自立自强、志存高远 

  记得某位名人说过“爱的最好证明就是信任”。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给学生一个灿烂的笑容,一段信任的话语,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对他的希望,在这种融洽的感情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将会极大地激发孩子自立自强的意志,从而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孩子。 

  就拿我班的班干部小玉来说吧。上学期,我们班的小玉对班级参与活动热情非常高,不管是板报、橱窗的设计都踊跃参与,乐于参加,文艺委员也当得称职,但是成绩却直线下降,每次考试基础题都错了很多。对于她的情况,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深知,对于这样的学生,万万不能采取直接批评的方式,不然会把她做其他事的积极性打消,那样反而弄巧成拙了。于是,我决定耐心观察,找个合适的机会和她谈一谈。机会来了,一天放学后,小玉在教室里办板报很晚还没回家,我瞅准时机,和她有一句没一句的搭起话来:“小玉,你为班级办板报,这么晚还没回家,辛苦你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继续说:“小玉,这学期你对班级工作这么支持,老师非常高兴,期末真想选你当三好学生。”她抬头看了看我,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可不知道我们的同学会不会选你,你看,最近你的考试总是……”“老师,我可以把成绩追回来”不等我说完,她就急忙打断了我。“是吗?搞好班级工作同时再抓好学习那可不容易,不过我相信像你这么能干的孩子,一定是能两者兼顾的”我故意抬高嗓门说,“老师,我一定行的!”她斩钉截铁地看着我说。 

  从那以后,小玉的变化可大了。每天一到教室就拿出课外书认真地阅读,作业书写也认真多了。听她妈妈说,小玉每天都定好了闹钟,在家也严格要求了自己,每天做完课内作业外,还主动地做一些课外的练习,测验考试成绩突飞猛进,在期末学校的“梅园之星” 的评选上,小玉因为积极参与班级工作,学习成绩优秀而光荣当选。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我想,只要我们老师热爱每一个学生,并用欣赏的目光去客观地看到他们的优点和一些他们自己看不到的好东西。即使他有不足,只要你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心”去包容和批评他们的不足,他们就一定不负你的期望,成为一个真善美的人。 

  结论:教育的全过程用一个字诠释,那就是“爱”! 孩子的成长道路会遇到无数次的挫折,会经历暴风雨的洗礼,那是自然的。一个懂得爱的教师,不会雪上加霜,往伤口撒盐,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时时刻刻地去关注孩子的成长,一点一滴地去引导他们,关爱他们,培育和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我相信“践行爱的教育,你就会创造奇迹”--包容、鼓励、信任,又或是尊重、赏识、期待……只有把“爱”自然而然地贯穿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播撒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孩子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才能茁壮地“开花”、“结果”! 

    

    

返回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深圳中学梅香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