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2021-06-03   深圳中学梅香学校(小学部)

  福田实验教育集团梅园小学     陈滢   

  班上有这样一个学生:升升是个爱玩好动的男孩,喜欢和同学打闹,可是没人愿意和他一起玩耍。因为只要他和同学玩,必定起争执,而且一起争执,他就会难以控制情绪,自己喃喃地说不停。当老师来询问情况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就是“不是我做的,我没有”等等,而不是叙说事情,而且反应有点过度。他不太会和同学相处,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往往都会以两人闹小矛盾告终。久而久之,孩子们对他的印象就是爱闹事。所以一发生矛盾,同学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他的不对,这更加强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向家里了解情况,原来他有个双胞胎哥哥,家里比较重视哥哥的教育,有点袒护哥哥,对他的关注就少些,两兄弟发生矛盾,一般都认为是他不对,因此一遇事,他就着急为自己解脱关系。后来经过家长和老师的努力,情况有了好转,至少课堂上能基本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升升心理健康吗? 答案是:不。  

  那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各种心理状态保持正常或良好水平,且自我内部以及自我和环境之间保持和谐一致的良好状态。横向上,心理健康是一种既自我快乐又适应环境的心理状态,两者相统一。纵向上,两者相统一的结果有着不同层次:一是没有心理疾病;二是良好的适应状态,即感到精神愉快,能有效地对付各种心理压力;三是高心理效能的理想状态,即人们在智力、道德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潜能。心理健康与个人的身体健康、工作绩效、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密切相关,关乎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那什么是心理卫生呢? 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它是关于保护与增强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与方法。心理卫生不仅能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培养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心理卫生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一定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并且出现与之相联系的心理问题。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有效地预防一些心理冲突的发生,及时地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是个体心理卫生的主要目标。  

  儿童期的心理卫生包括: 1适应校园学习生活;(2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3 引导儿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学校教育中如何让学生讲究心理卫生, 保持心理健康呢?  

  良好关系的建立是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教育的关键。心理健康与卫生教育不是理论驱动,而是关系驱动的。建立良好的关系,创设安全保护自由的空间,被学生真诚无条件地接纳等,促进学生坦诚开放自己,面对真实的自己,哪怕是自己不完美的地方。  

  对于个体一生发展的心理卫生我们可采取基本策略: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心身发展规律和特征;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以每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发展课题为工作重心;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情绪稳定与愉快,并且反应适度。  

  另外重视家庭心理卫生教育。家庭心理卫生直接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家庭的和睦、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并提高个体以及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每一个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所必须。  

返回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深圳中学梅香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