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021-05-07   深圳中学梅香学校(小学部)

深圳市福田区梅园小学  陈垚楸


    摘要:班级管理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通过有序的班级管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且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教师一定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督促学生以更为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基于此,当代教师需要针对于班级管理的具体模式展开深入思考,增强班级管理的合理性。由此,本文就着重探讨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及具体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与思考 

    班级管理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所涵盖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一些情感变化,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形,形成良好的班风,让学生能够在舒适的教学环境下能够拥有更为轻松的学习状态。作为班级中的重要领路人,教师需要深入地思考,怎样加强班级管理,构建出班风正、学风浓的优质班集体。 

    一、论析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研发现,目前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其实是不够理想的。一些教师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可能更加关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管理,一味地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忽视学生的一些情感引导,如有些学生遇到了一些烦闷的事情之后会出现不良的情绪,但是教师并没有关注学生的这些负面情绪,没有及时地进行疏导,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第二点就是很多教师在目前的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班级管理模式可能不够合理化,如在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可能没有考虑到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化特征,只是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容易激发学生内心的叛逆心理,让他们不愿配合教师的管教,在这种情形下,进一步造成了无效管理的现象出现。不仅如此,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教师发现自己需要管理的学生数量较多,自己在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这主要就是因为教师在管理时没有凸显学生主体的管理理念,让学生无法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在这种情形下,就让教师的管理压力增加;第三点是教师在管理班级时可能没有比较新颖的意识,大多数教师都会受到一些传统理念的束缚,一直采用过时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形下,管理成效一直无法得到提升 

    二、关于小学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 

    由以上可见,目前小学班级管理中仍然暴露出了一些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下文将针对于以上所提到的问题来展开深入的思考,针对于目前的小学班级管理提出几点可行建议。 

   (一)倾听学生想法,构建民主班级制度文化 

    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教师首先肯定需要关注制度文化这一部分的内容建设,但是之前在制定一些班级管理的制度时,可能教师往往是按照学校的要求或者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制定不同的管理条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想法,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为自觉地遵守这些班级制度文化,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听学生的反馈,让他们能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为班级管理建言献策。例如在制定班级管理规制度时,教师首先可以以不计名收集建议的方式,让班级每位同学都写出自己的建议,在学生提出建议之后,教师集中收集学生的意见,将其中占比例较多的一些制度提出来,然后在班级内进行公开的表决。在全体表决通过后,就可以正式的地生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彰显班级管理的民主性特征。并且在学生自己提出了不同的管理制度之后,他们成为了制度创始的主人,在这种情形下,学生遵守班级管理条例的自觉性会更强,并且在这里管理模式下,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自由感,他们需要遵循的制度都是自己所提出的,而并非教师强加给他们的,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配合度会更高。 

   (二)给予学生机会,采用班级自主管理模式 

    由于班级人数众多,一些教师在管理学生时可能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因此,为了保证当前的班级管理效果,教师可以采用自主化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说,教师除了通过自己来对班级的不同学生进行引导之外,还可以在班级内选出几个不同的民主代表,让民主代表和自己一起来进行配合,共同完成班级管理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给予了学生更多的班级管理参与机会,让他们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权利去约束其余同学的言行,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管理他人的能力。并且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与同学的接触更多,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亲切感会更强,他们更愿意配合其余同学的工作,借助这一手段,就能够让班级管理事半功倍。不仅如此,为了保证自主管理的效果,在运用自主管理模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推选相应的管理代表。借助这样的手段,就能够让教师全方面地了解班级不同同学的实际情况,结合班级管理代表的建议和反馈来针对具体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有效提升小学班级管理的实际效果。 

   (三)关注学生需求,丰富班级管理实际内容 

    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教师不能只管理学生的学习成绩。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进行管理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学习状态等不同的内容。因此,在目前的管理阶段,教师需要不断地针对传统的管理内容进行丰富,让学生的不同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机地去开展谈心活动,和班级同学来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一些同学的实际想法,解决学生所面临的一些烦恼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也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保持更为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除此之外,教师除了选择以一对一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之外,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定期地举行班级分享会,在分享会中,学生可以谈谈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可以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烦心事,然后班级同学可以针对于自己所遇到的这些烦恼来进行一个共同的倾诉,互相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阐述自己内心的烦闷感,让他们能够将负面情绪全部宣泄出来。在这一交流活动中,教师需要认真地倾听并且记录学生的实际想法,然后根据班级学生的一些个体差异化需求来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例如有些学生的性格相对比较内敛,他们不愿意主动地倾诉自己的想法,针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就可以更加耐心地进行引导,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真诚,让学生愿意主动敞开心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班级不同学生,对其采用适宜的管理模式,提升目前的班级管理效果。 

   (四)创新管理手段,构建现代班级管理体系 

    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目前的班级管理也需要向时代所靠拢,在管理中,教师不可能只是采用过往的管理模式。在之前的管理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说教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排解负面情绪,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但是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手段来对学生进行管理。如当教师无法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可以在班级内设置一个软件打卡点,当学生完成一个学习任务之后需要在教师规定软件里面去完成实时的打卡,让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当学生遇到了一些生活或者是学习上的问题时,他们也可以通过这个软件来给教师留言,让教师能够及时地提供帮助,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渠道和空间,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且在借助了这些现代化的技术之后,教师能够更加高效地搜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地优化当前的管理系统,以此提升当前的管理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教师所采用的班级管理模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目前的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管理模式的更新,实现传统的管理模式的转型,提高当前的管理水平,让学生能够在舒适的班级氛围中得到明显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英. 小学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33). 

[2]吕娟. 小学低年级学生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 新课程(教研版), 2019, 000(007):276-277. 

[3]张明慧. 小学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 科学咨询, 2017, 000(041):30-31. 

[4]孔赛华. 人人参与班级管理 促进心灵健康成长——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 

返回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深圳中学梅香学校(小学部)